福建中医药大学

福建中医药大学是一所以中医药学为主,同时涵盖多个学科领域的综合性大学。学校位于福建省福州市,是福建省重点支持的高水平大学,是教育部“中西医药并重”高水平特色学院试点高校,也是全国首批本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建设高校之一。

学科设置

学校设置中医学、针灸推拿学、藏药学、经济学、法学等13个学院,下设22个本科专业。其中,有12个专业被评为国家级特色专业,8个专业被评为福建省一流本科专业。此外,学校目前拥有1个省级博士学位授权单位,2个省级重点学科,8个省级优势学科。

教学质量

福建中医药大学一直秉承“以人为本,质量第一”的办学理念,致力于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学校近年来在教学质量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连续多年荣获全国中医药本科教育教学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单位称号,并多次获得国家精品课程、教学成果、实践教学示范中心等多项教学质量奖项。

科研实力

学校一直注重科研创新,建立了一支高水平的科研团队。学校拥有3个国家级科研平台,6个省级科研平台和1个省级医学中心。近年来,学校在科研领域的成果斐然。截至目前,学校已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资助超过300项,发表论文达到两万余篇,为国家和福建省的中医药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校园生活

除了提供优质教学和科研环境,学校也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校园内有各种社团和组织,如文学社、摄影协会、义工社等,给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锻炼自己的平台。学校也定期举办学生文艺晚会、运动会等活动,增强了师生之间的交流和团结。

未来展望

福建中医药大学将继续秉承优良传统,坚持立德树人和创新创业的理念,不断加强人才培养和科研创新工作。学校还将推进教育国际化,与世界各地的高水平大学开展学术交流和合作,为成为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中医药高校而努力奋斗。

福建中医药大学:传承中医药文化,服务地方发展

福建中医药大学是一所以中医药为特色的综合性大学,位于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学校前身为成立于1958年的福建中医学校,2002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高等院校。学校现有中医药、西医药、中西医结合、文、理、法、管理7个学科门类,拥有1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博士后流动站。截至2019年,学校现有全日制本科生14870人,研究生1847人。

秉承中医药文化,弘扬中华民族医药传统

福建中医药大学秉承中医药文化,弘扬中华民族医药传统,一直以来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注重学生的全面素质教育。学校开设了多门专业课程,包括中药学、临床医学、针灸推拿学、中医学、康复学等。在传承中医药文化的基础上,学校还积极推进中医药现代化,开展了中药质量研究、临床中医药研究等课题,不断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服务地方发展,为健康中国建设添力

福建中医药大学积极服务地方发展,为福建省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学校与福建省中医院、福建省肿瘤医院等多家医疗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共同推进中医药事业发展。此外,学校还与福建省地方政府开展了多项合作项目,包括中医药现代化示范基地、中华老字号企业实训中心等。通过这些项目,学校为福建省乃至全国的中医药产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以科学研究为支撑,提升学校实力

福建中医药大学重视科学研究,加大科研投入,建立了一批研究机构和技术平台。学校现有陈中平院士工作站、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科研基地、福建省协同创新中心等多个科研平台,为学校的科研事业提供支撑。学校还积极发展国际合作与交流,与多个国家的医学院校和研究机构合作,推进中医药的国际化发展。

建设特色学科,培养高层次人才

福建中医药大学建设了一批特色学科,如中医学、针灸推拿学、藏药学等。学校将中医药文化与现代医学相结合,发挥中医药优势,培养了一批高层次人才,校友遍布医疗、教育、科研、企事业单位等各行各业。在中医药事业蓬勃发展的今天,福建中医药大学将继续贯彻科学发展观,秉承中医药文化,为健康中国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福建中医药大学

福建中医药大学是一所综合性、特色鲜明的中医药高等院校,坐落于福建省福州市,是教育部和福建省共建高校。

学校创建于1958年,前身福建省中医学校,1975年更名为福建中医学院,1995年更名为福建中医药大学。现校园占地面积2000余亩,设有13个二级学院、6个重点学科以及5个博士后流动站。

福建中医药大学依托福建省优势中药资源,致力于传承和发展中华传统医药文化,强化中医药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中医药专业人才,推动中医药现代化和全球化。学校一贯强调中西医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德才兼备培养的人才培养理念。

优势学科

福建中医药大学在中医药学科方面处于国内领先地位,拥有一批国际上领先的专业学科,如中药学、针灸推拿学、中医临床学、中医儿科学、中西医结合临床等。

2017年国家“双一流”学科建设中,福建中医药大学有2个学科列入A类,4个学科列入B类。2019年学校“针灸推拿学”学科获批为国家重点学科。

师资力量

学校有一支以学术造诣深厚、年轻化、知名度高的学术带头人为核心的高层次师资队伍,其中有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全国模范教师、福建省特级教师等。

师资队伍建设是学校研究生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学校通过支持博士后及学术青年人才、加强招聘国外优秀学者、促进师资队伍内部的认真协作、鼓励教师间相互学习教学方法和经验等措施,不断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

科学研究

福建中医药大学拥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及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等多个科研平台,形成了一批具有国内外领先水平或桥头堡作用的科技创新队伍,同时也与国内外多个科研机构、企业建立了密切合作关系。

学校一直以来注重中医药科技创新,成果丰硕。在新药研发、中医药新技术开发、民族医学研究等领域拥有较高的成果产出,是中医药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基地之一。

人才培养

福建中医药大学注重学生成长成才,秉承“德才兼备、中西医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养理念,培养了一批学术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的中医药人才。学校本着“立德树人,严谨治学”的教育方针,构建了具有中医药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并与国内外多个高校、医院等建立了紧密的人才培养合作交流关系。

学校现有在校生近21000人,其中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分别有14000余人、3500余人、400余人。学校以“中医药类拔尖人才培养计划”、“闽江学者特聘教授”、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等为契机,积极探索、实践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方法。

校园环境

福建中医药大学校园建筑具有中医药文化特色,绿化覆盖率高、校园环境优美,被誉为福州市最美校园之一。校园内有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学生活动中心、体育馆、食堂等设施完备、先进的教学科研设备和现代化校园网。

学校倡导简约、自然、健康、平衡的校园生活方式,提供多种体育锻炼和文化艺术活动,让学生在健康、活泼、快乐的校园氛围中成长。此外,学校有多个国际学生交流项目和国际合作教育项目,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国际化学习和交流平台,增强学生的国际竞争力和综合素质。

结语

福建中医药大学秉承中医药传统文化,保持创新求变态度,致力于培养德才兼备的中医药人才,推动中医药事业的快速发展。通过多年的探索和努力,学校已成为国内一流中医药高等院校之一,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和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