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医科大学
福建医科大学(Fujian Medical University,FJMU)创立于1937年,前身是福建省地方行政公署卫生专科学校。学校是教育部与福建省政府共建高校,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等多项国家和省部级计划支持的高校,是中国与非洲卫生合作中心的培训基地,中华医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理事单位,是福建高水平特色学科建设单位、福建省高等教育“卓越医学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实施单位。
学科建设
学校现有36个本科专业,10个硕士学科,其中4个为一流学科建设学科(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口腔医学),6个为新工科建设学科(生物医学工程、生物信息学、康复医学、呼吸治疗、针灸推拿学、口腔医学)。学校现有博士后流动站3个,涵盖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口腔医学3个一级学科。
师资力量
学校现有在职教师约2100人,其中,全职教师约1800人,博士约660人,清华学者1人,长江学者3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人,福建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6人,福建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0人,福建省“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计划”人选43人。学校聘请了全球15个国家和地区的教授和研究员作为客座教授和客座研究员。
科学研究
学校以解决国家和地方重大医学健康问题为己任,强化基础研究,突出交叉融合,形成中西科技与本土发现的学术传承,重点开展肝癌的生物治疗、药物基因治疗、耐药肺癌的抗肿瘤药物研究、干细胞与组织再生研究、心血管疾病的分子诊断及治疗、脑卒中的发病机制与治疗创新、生物医学工程及人工器官的研究等。近五年来,学校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约810项,科研经费近15亿元,发表科研论文6700余篇,被SCI、EI、Medline收录3000余篇。
国际合作
学校与美国哈佛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德国海德堡大学、比利时鲁汶大学、澳大利亚悉尼大学、英国牛津大学、芬兰赫尔辛基大学、瑞典吕勒奥大学等国际知名高校开展了广泛的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定期开展海外医学教育和卫生培训项目,积极参与国际重大医学卫生问题的解决。学校先后与贝尔法斯特大学、伦敦国王学院、普林斯顿大学、美国科学院附属医院等国际顶级医疗机构签订“3+1+1”本硕博联合培养项目。
福建医科大学始终以“弘扬人文关怀,促进医学发展”为宗旨,发扬爱国、创新、严谨、敬业等传统美德,秉承“献身医学、服务社会”的使命,为国家和地方的医学卫生事业建设作出了不懈的努力。
福建医科大学概述
福建医科大学成立于1937年,前身为福州医学专门学校,是中国最早设立的医学院校之一。现为国家“211工程”和“双一流”重点建设院校,位于福州市闽侯县,占地面积约1950亩,是一所以医、学、工为主体,涵盖医、理、工、管、文、法、教七大学科门类的全国重点大学。
学校办学特色
福建医科大学以“德才兼备、医德为先”为办学理念,秉持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推崇“以患者为中心”的医学思想,注重医学与人文的融合,培养一流医学人才。学校的临床医学、基础医学及生命医学研究是学校的三大特色学科,其中临床医学是福建省重点学科。
学校师资力量
学校拥有一支高水平、优秀的教师队伍,现有教职工2800余人,其中教授、副教授580余人,博士生导师219人,硕士生导师725人。近年来,学校引进了一大批海内外优秀学者加盟,人才队伍整体水平不断提升,为学校的发展保驾护航。
学校学科建设
学校现有博士学位授权单位25个,硕士学位授权单位26个,涵盖医学、理学、工学、管理学、文学、法学六大学科门类;拥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个。学校实验室设施完备,现建有福建省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重点实验室、福建省高校优势学科创新平台——福建泌尿外科临床医学研究院等一批高水平研究机构,推动了学科建设的发展。
学校国际交流与合作
学校与众多国内外知名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与美国、英国、澳洲、日本、德国、荷兰等国家的数十所高校和科研机构进行了广泛、深入的交流合作。学校走出国门,承办过多个国际性学术会议,一批优秀教师和学生曾获得国际奖项和称号,为学校的国际化发展增添了不少亮色。
学校荣誉与成果
学校多次被教育部评为优秀全国毕业生培养单位;临床医学和生命科学指数位居全国医科院校前列;学校在肝癌、泌尿系统临床、生物医学、风湿免疫、生殖与发育等学科领域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每年各类科研和教改项目通过省部级审核验收的数量不断增加。学校学子在各类全国、区域和国际性科技和学科竞赛中荣获佳绩,为学校的荣誉和成果增添了不少光彩。
学校未来发展
未来,学校将继续推进“双一流”建设,深入实施“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战略,不断推动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全面提升学校的学术水平和社会影响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医学智慧和力量!
福建医科大学简介
福建医科大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福建省省属高水平医科大学,创建于1937年,是福建省重点支持的高校之一。
学校占地面积2280亩,拥有2个校区,分别是福州校区和泉州校区,学校现有19个学院及1个附属医院,开设有81个本科专业、18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涵盖了医、理、工、管、文、教育等多个学科的教学和科研。
学校实行“本硕连读、全英教学”办学模式,全校现有本、硕、博三级教育体系,其中本科教育以培养临床、基础医学、口腔医学、公共卫生与健康管理、医学人文社会学等高素质、高层次的医学专业人才为主要目标。
福建医科大学的学科建设
学校的基础医学学科是福建省特色重点学科,临床医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特色高水平学科、福建省特色高水平学科,是我国人才培养和综合医疗水平最高的学科之一。
此外,学校在生物医学工程、口腔医学、药学等领域强势崛起,形成了一批有国际水平的科研和教学团队。
各学科的发展以高水平科研为主导,涌现出了一批学术领袖和国家级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为学校的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福建医科大学的师资队伍
学校有一支高水平、高质量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3200余名,其中教授470余名、副教授804余名。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两院院士3名,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11名,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6名,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77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0名,福建省“百人计划”入选人才69名,福建省高层次人才142人。
学校通过严格的师资选拔机制,吸引了一批国内外有影响的知名学者和年轻才俊,形成了涵盖多个学科领域的师资力量结构,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研究环境和学术氛围。
福建医科大学的科学研究
学校一直重视科学研究,致力于顶尖学术成果的实现和创新成果的转化。学校是中国卫生国际合作研究中心、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药典编委会委员单位、国家药物污染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药物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等重点研究机构所在地。
学校科研成果丰硕,累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8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成果奖5项,发表SCI论文2100余篇,其中包括Nature、Science、Cell、Lancet等顶级期刊。
福建医科大学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学校秉承“走向世界,融入全球”的国际化办学理念,始终把国际学术交流与国际科技合作作为提升办学水平和发展科学研究的重要途径。学校与美国、日本、德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加坡、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广泛的学术交流和合作关系。
学校积极开展留学生教育,设有留学生本科教育、硕士研究生教育和博士研究生教育。学校还为留学生提供全面的服务保障,积极为国际学生搭建一个亲切、温馨、舒适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福建医科大学的社会服务
学校积极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担负起教育、科学研究、医疗卫生等社会服务的重任,积极参与国家和福建省的重大科研攻关和科技成果的转化。
学校的附属医院是福建省的重点综合性医院之一,拥有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10个,是福建省的普及型一流医院和区域医疗中心。学校的公共卫生研究所、传染病研究所、环境与职业医学研究所等科研机构为国家和省级重大公共卫生问题的解决做出了重要贡献。
同时,学校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积极参与文化建设和传统文化保护,在社会各界树立了良好的形象和口碑。
总之,福建医科大学是一所具有较高综合实力、世界影响力的高水平医科大学,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务实的举措,砥砺奋进、锐意进取,努力为中国和全球的医学教育和科学研究做出更大贡献。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