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回老家接俺妈
见到了俺爸的一位“老朋友”
恍如隔世
算起来已经三十多年没见到他了
他瘦了好多也老了好多,我刚开始一下子没认出来
说是俺爸的“老朋友”,其实他和俺爸就不是一个阶层的人
八十年代,我八九岁,他已经是俺村“叱咤风云”的人物了
那时候大部分农村人刚解决温饱
他家就已经是小康水平了
当时我和他闺女同班,每天上学都去她家找她
好羡慕她家啊
房子是全村最好的,家里的家具也是最新的
相比之下,俺家家徒四壁,啥家具都没有
衣服被子没处放,都堆在用木板搭的架子上
俺妈陪嫁过来的两个板箱,一个立柜
因为计划生育,因为俺弟
当时还在大队的屋子里摆着呢
直到我快初中毕业,才被允许拉回来
可是已经破破烂烂不能用了
我最羡慕的还是她家的伙食
记得一次,找她上学,她正吃饭,一盘炒鸡蛋,半碗花生米
馋得我呀,忍不住地咽口水
心想,作为玩伴她会不会让我吃点儿呢?
正想着,她忽然起身,拿起那半碗花生米——
倒给了院子里的狗
这碗花生米也成了我童年的整个执念,我一直在想
她为什么要倒给狗呢?多可惜呀,给我吃点儿也好呀
成年后我才明白,她当时就是故意的
小孩子也很喜欢炫优越感
言归正传
他家的家庭条件之所以好,是因为他当时在粮所工作
属于那时候人人羡慕的吃商品粮的人
当时吧,他也算帮过我家
比如过年的时候,偶尔给我爸点儿过年的东西
后来他成了粮所的所长
搬走了
再后来他又去了别的乡镇当粮所的所长,城里也买了房子……
渐行渐远
和俺爸完全没了交集
听俺妈说,他现在孤身一人搬回老家了,现在几乎天天去找俺爸聊天
原因听说是,前些年他在外面又找了一个,还生了个儿子
现在的情况是,原配不理他,不让他进城里的家,儿女也不太理他
另一个女人也不理他了
他也没啥钱了
所以孤身一人回到了老家
他年轻风光的时候朋友倒也不少
可现在他在老家
听俺妈说
他几乎天天去找俺爸聊天
俺爸喂牛他跟着
俺爸去地里弄草,他也跟着……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