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藏兴趣攻略

宝藏兴趣攻略 近日,“神话之鸟”再现我们大美日照!

“神话之鸟”中华凤头海鸥,属于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动物,近日,再现日照刘家湾赶海园。

中华凤头燕鸥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列为极危物种。

全球种群数量只有200余只,是比大熊猫还稀少的物种,被称为“神话之鸟”。

下图是摄影师拍下的精彩图片。漂亮极了[玫瑰][玫瑰][玫瑰]

淡水中的大熊猫 大鲵(Andrias davidianus),

淡水中的大熊猫

大鲵(Andrias davidianus),是隐鳃鲵科,大鲵属两栖动物。它是全球现生体型最大的两栖动物,全长一般582?834毫米,体重5?10千克;体表光滑湿润。头部背腹面有成对排列的小疣粒;体色随环境变化但以棕褐色为主。大鲵头大扁平而宽阔,吻端圆,眼很小,口大;躯干粗壮扁平,四肢粗短,后肢略长,指、趾扁平。尾长约为头体长的1/2。大鲵为中国特有物种,原生于长江、黄河和珠江的中上游山涧溪流内,分布于河南、陕西、山西等17个省区市。由于过度捕猎和环境变化,其栖息地已显著碎片化和岛屿化。大鲵通常生活于海拔100?1200米(最高达4200米)的山区水流较为平缓的河流,大型流溪的岩洞或深潭中。成鲵多为独居,幼鲵则常群聚在乱石缝中,并主要在夜间捕食。幼鲵食小型无脊椎动物,成鲵食用包括鱼、虾、蛙等。大鲵一年繁殖一次,繁殖时间在6月下旬到8月底,采用体外受精。2020年,大鲵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极危物种(CR)。在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2021)》将野外种群的野生大鲵列为二级保护水生野生动物。野生大鲵需要重点进行保护 。

大鲵是全球现存最大的两栖动物,具有重要的科研、生态与经济价值。作为低等有尾两栖类,大鲵在动物演化研究中占据重要地位,特别是与古化石有尾类的关系密切。 在生态系统中,大鲵处于食物链顶端,作为“淡水中的大熊猫”被认为是不可替代的关键物种。 其形象特殊,扁头、四足,具备观赏价值,更在民间和历史上有诸多传说,吸引了广泛关注。

一项由中国研究人员合作完成的新研究显示,被列入国际极度濒危物种的中国大鲵(俗称“娃娃鱼”)可能包括九个物种。中国大鲵曾被认为是分布在中国中部和南部的单一物种。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林奈学会进化学杂志》上的一项新研究中,英国伦敦动物学会与中国研究人员合作利用基因数据证实,中国大鲵实际上是由分布在不同河流系统中的多个独特物种组成。虽然这些物种外表相似,但中国大鲵在基因上已经分化成至少七个物种,而大多数模型支持九个物种。

中国大鲵俗称“娃娃鱼”,身长可达1.8米左右,是世界现存最大的两栖动物,起源可追溯到侏罗纪时代,由于它们的外观在数百万年中始终保持不变,又被誉为“活化石”。论文作者之一、英国伦敦动物园爬行类和两栖类馆长本·塔普利表示:“我们的研究显示,中国大鲵包括多达九个不同的物种,但只有四种被科学家命名,只有两种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评估了保护状况,且均被列入极度濒危物种。其余物种也同样符合极危标准,这表明需要采取紧急行动,以确保相关保护法能够充分保护这些珍贵动物。”中国大鲵在野外灭绝的可能性很高,必须通过各方合作来防止这些古老动物走向灭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