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歇后语是一种常见的中国文化形式,它由两个语句构成,第一个语句通常为问题或情景,第二个语句则为答案或结论。歇后语具有简洁明了、富有语言幽默感等特点,让人们在谈笑中流露欢乐。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歇后语的由来吧。
一、"一脸严霜"——出自《晋书》
歇后语"一脸严霜"意思是形容脸上冷漠无情的表情。这个歇后语来源于晋代历史著作《晋书》,书中记载了晋代名将庾信领兵攻打蜀地时,因蜀地粮仓所在的县令李素不肯开门,被庾信一怒之下斩杀。庾信走出县城时,他手中的刀上已被冻住了霜,而他的脸上却毫无表情。这一幕被人们称为"庾信见李素",但是后来人们结合庾信此时的表情,就开始说"一脸严霜"来形容类似的情况。
二、"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出自《史记》
这个歇后语意思是宁可破碎自己,也不愿意作为瓦器容易破碎的物品而存在。它的来源是《史记》中记述了东汉末年董卓篡权时,外戚袁绍和荀彧等人曾商议起义,但他们担心失败后会被董卓残杀,并就此在各自派出的大使中间传递密信,表示宁意死亡也不做董卓的伪臣。但是这一计划不幸败露,袁绍和荀彧以及其他传递密信的人都被董卓处死了,但是他们的信件依然保持着完美的保密,并且让人们看到了他们的种种坚定和勇气。后来人们就用"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来形容那些有仁义和勇气的人。
三、"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出自《搜神记》
歇后语"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意思是指在某个集体行动过程中,每个人都可以发挥自己的特长。这个歇后语来源于明代文学家吴承恩的《搜神记》,其中就有一则关于八仙过海的故事。相传古时有八位神仙,他们分别是吕洞宾、何仙姑、铁拐李、蓝采和、张果老、香草子、韩湘子和曹国舅。这八位神仙听说东海龙王的儿子宝莲灵仙开了一个宴会,便一起前去参加,但由于其外表是凡人模样,被宝莲灵仙轻视,于是八仙各展神通,最终获得了宝莲灵仙的赏识。后来,人们就用"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来形容各展才华的人。
四、"亡羊补牢,犹未为晚"——出自《战国策》
这个歇后语意为及时行乐。它来源于《战国策》,该书中的故事是齐国的一个人放羊,不小心让几只羊走丢了,他回去后并没有及时采取补救措施,而是得过且过。可是第二天再去放羊时,却发现更多的羊跑丢了。齐国的国君得知此事后,立即派人给那个放羊的人制作了一个羊形的木头模型,让他绑在杆子上,带着其他的羊一起去放。当夜偷羊贼来了,看到杆子上挂着羊模型,以为齐国人都不在,便放心地进入羊栏盗窃,被守卫击败。后人就总结出了"亡羊补牢,犹未为晚"这个歇后语,用来警示人们应该及时采取行动,不能拖延时间。
五、"画蛇添足"——出自《列子》
"画蛇添足"意思是指做一件多余、无益甚至有害的事情。它来源于战国时期的文学杰作《列子》,其中有一个故事是说有一群人捉了一条蛇,其中一个聪明的人便提议用笔在蛇身上画上几副图案并加以注释,以便更好地宣传捉到了这条蛇。而另外一个人则认为画上去是"画蛇添足",会使别人有异议,但他的提议被忽略了。结果,被他涂鸦的蛇不但不能宣传,反而成为了别人的笑柄,人们因为蛇已被涂上图案而不愿意收购。这故事传出后,人们便将其归纳为"画蛇添足"这个歇后语。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